米内网数据显示,在中国实体药店中,2024年1-5月零售规模(药品+非药)达2499亿元,较去年同期下滑4.1%。5月中化药TOP20品类中,化学药中的重病与慢病用药需求回稳,中成药的祛暑剂成为较上月增长最高的类别;夏季来临,祛暑剂需求大增。
三医联动系列政策驱动下,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医药行业中悄然展开。在6月27日的2024米思会上,米内网总裁/首席研究员张步泳就2024年医药终端格局和工业百强结构变化,对工业百强企业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,并对未来我国的药品市场格局进行了预测。
米内网数据显示,按终端平均零售价计算,2023年中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(含药品和非药品)销售规模达9233亿元,同比增长5.8%。其中,实体药店占比跌至67.5%,网上药店突破3000亿元。从实体药店各品类结构来看,2023年药品销售额占比为78.2%,较2022年上升1.5个百分点。近日,中国城市实体药店TOP10畅销品牌和TOP10畅销集团出炉,东阿阿胶的阿胶以26.49亿元重回中成药TOP1品牌,广东东阳光药业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首次登上西药(化学药+生物药)品牌榜榜首,销售额高达24.72亿元;最畅销集团依然由华润医药夺魁,2023年其终端销售额为204.81亿元,一骑绝尘,国药集团、北京同仁堂保持正增长态势,挺进TOP10榜单。
网上药店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3年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(化学药+中成药)销售额突破600亿元,持续双位数增长,处方药市占率稳居第一;5个超10亿品种领衔化学药产品TOP20,“治秃神药”米诺地尔酊成首个10亿品牌杏彩体育,东阳光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暴涨416%;10个独家品种跻身中成药品牌TOP20,华润、以岭、太极等上榜。
位于山东的鲁南厚普制药是鲁南制药集团的子公司,公司深耕中药市场多年,已在儿科止咳祛痰、补血、便秘等多个细分领域拥有领先地位。鲁南厚普制药现有17个独家产品,2023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(统计范围见文末)的合计销售额接近25亿元。近几年公司的创新转型有了阶段性成果,中药2.3类新药荆防合剂已完成了II期临床,将对300亿皮肤病药物市场发起进攻。
日前,备受关注的造影剂市场波澜再起,成都倍特药业的碘比醇注射液报产在审,山东新时代药业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、重庆圣华曦药业的碘普罗胺注射液、广州康臣药业的碘克沙醇注射液等同日获批,今年以来,获批上市的造影剂涉及9个品种(31个受理号)。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一季度重点省市公立医院终端造影剂销售额同比增长13.43%。3大集采品种止跌,产品TOP10全线上涨,碘佛醇注射液稳居“销冠”宝座;品牌TOP10中,仅有恒瑞、扬子江3个国产品牌上榜。目前,有14个造影剂(58个受理号)报产在审,成都倍特药业、重庆圣华曦药业等冲刺首仿。
踏入7月,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中报披露拉开帷幕。截至目前,已有100家医药企业披露业绩情况,超6成预喜。从净利润来看,维生素龙头新和成一枝独秀超过20亿元,康龙化成首次突破10亿元,片仔癀、华海药业、川宁生物、海普瑞等创新高;从增速来看,誉衡药业、海思科、国药现代、甘李药业、华北制药等32家翻倍,7家扭亏为盈。此外,28家亏损,达安基因亏损最多,最高超过4亿元;*ST龙津、四环生物等10家减亏。
7月30日,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《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沪府办规〔2024〕9号)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药品网络销售日渐升温。米内网数据显示,2024Q1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销售额已超过170亿元,全年有望突破680亿元。化学药、生物药及中成药TOP20出炉:减肥“黑马”崛起,抗ED“神药”领跑,三生蔓迪、山东新时代等国产化学药品牌大放异彩;独家中成药(含剂型独家,下同)霸屏,以岭、片仔癀、东阿阿胶成绩亮眼。为确保药品网络销售的安全与规范,全国多省市陆续出台网售药品监管指导文件,聚焦两大重点领域,以推动药品网售监管全面升级。
中风不仅会对大脑造成急性损伤,还会对心脏等其他器官造成长期健康影响。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中风与痴呆症研究所的Arthur Liesz教授说,“然而,迄今为止,有关大脑损伤对全身免疫力影响的研究还很少。”
国产创新药迎全链条支持,创新药市场或进一步打开。近日,正大天晴的TQ05105片、以岭药业的苯胺洛芬注射液申报上市……2024H1国内有21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上市,其中江苏省占了9款,正大天晴、海思科分别有3款、2款1类新药获批;37款国产1类新药申报上市,华东医药、康缘、悦康各有2款报产,肿瘤、慢病领域研发火热。
2024年7月25-26日,杏彩体育平台注册第三届MAH合作与创新大会暨浙江省医药产业博览会将在杭州钱塘区再续辉煌。本次大会旨在搭建一个高规格、国际化、多元化的交流平台, 汇聚全球医药行业的精英、学者、政策制定者及投资者,围绕MAH制度的最新实践、 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趋势、国际合作的新机遇与挑战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